【兵家】《六韜‧文韜》文師篇3: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孟子》告子下22: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
《孟子》梁惠王下14: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
《春秋繁露》保位權:……..。聲有順逆,必有清濁,行有善惡,必有曲直。故聖人聞其聲則別其清濁,見其形則異其取直。於曲之中,必見其直;於直之中,必見其曲。於聲無小而不取,於形無小而不舉。不以著蔽微,不以眾掩寡,個應其事以致其報。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後可以致治,視為象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