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味常明
譯者:黃意婷
出版日期:2014/06(首刷)、2014/09(六刷)
譯者:黃意婷
出版日期:2014/06(首刷)、2014/09(六刷)
出版社:臉譜(FB)/城邦讀書花園
開本:(繁中)約15×21cm
裝幀:平裝
裝幀:平裝
ISBN:(繁中)978-986-235-353-0
頁數:173 頁
網路專欄:運動筆記 、良醫健康網、今周刊頁數:173 頁
不流汗、流錯汗,身體會出大問題
●體內堆積老廢物質、重金屬排不出去,導致代謝、免疫力下降,增加洗腎機率。
●血液循環變差,氧氣、酵素無法送到人體各個部位,造成新陳代謝惡化、加速老化。
●體溫調節功能失靈,影響對溫度最敏感的大腦,導致判斷力遲鈍、精神無法集中。
●自律神經與荷爾蒙失調,容易疲勞、胃痛、嘔吐,產生憂鬱、易怒或異常興奮等症狀。
--------------------------------------------------------------------------------------------------------------------------
心得摘錄:這僅是我簡易共鳴摘錄,其餘全面內容在實體書中難以備載
--------------------------------------------------------------------------------------------------------------------------
○第012頁~第030頁-(前言:「流汗」一夏打造能夠流好汗的體質)
●不要小看了中暑
如果流汗過度,超過必要的排汗量,身體會喪失水份和礦物質,而發生暈眩、無力、雞肉經攣等症狀。即使在大熱天也無法順利排汗的人,皮膚的血管會過度擴張,造成血流不足、血壓下降。最後供給到腦部的血液量不足,而導致意識不清,甚至失去意識。
○第031頁~第056頁-(第一章:汗腺逐漸退化的現代人)
●不流汗是萬病之源
不會流汗的人,身體會以低代謝作為對策。當代謝降低,不只產生的能量變少,血液循環當然也會變差。於是氧氣無法被運送到人體組織的各個角落,造成新陳代謝逐漸惡化的惡性循環。像這樣失去能量而使生命力衰弱,正是各種疾病的導火線。
●最適合腦的溫度是37度C
日文裡有一句話叫做「頭寒足熱」,正如這句話所說,腦部以外的器官其實要在高於37度C的溫度才能運作地更順暢。在運動前做體操暖身,肌肉就能活動自如,內臟也是如此。有醫學報告指出,體溫每上升一度,內臟的免疫力就提高30%。也就是說,對體內大部分的器官而言,37度C其實太冷了。人體的正常體溫雖然是37度C,但這是其他器官配合重要中樞──腦部的理想溫度的結果。
●血液循環變差,氧氣、酵素無法送到人體各個部位,造成新陳代謝惡化、加速老化。
●體溫調節功能失靈,影響對溫度最敏感的大腦,導致判斷力遲鈍、精神無法集中。
●自律神經與荷爾蒙失調,容易疲勞、胃痛、嘔吐,產生憂鬱、易怒或異常興奮等症狀。
--------------------------------------------------------------------------------------------------------------------------
心得摘錄:這僅是我簡易共鳴摘錄,其餘全面內容在實體書中難以備載
--------------------------------------------------------------------------------------------------------------------------
○第012頁~第030頁-(前言:「流汗」一夏打造能夠流好汗的體質)
●不流汗的人腦部會退化?!
人類是會維持一定體溫的恆溫動物。為了不受氣溫變化影響調節體溫,負責排出熱能這個重責大任的就是「排汗」。由於汗腺是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最後出線的器官,因此最容易發生功能退化的情形,如果長時間不加使用就會退化。
人類是會維持一定體溫的恆溫動物。為了不受氣溫變化影響調節體溫,負責排出熱能這個重責大任的就是「排汗」。由於汗腺是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最後出線的器官,因此最容易發生功能退化的情形,如果長時間不加使用就會退化。
●檢測你的生活習慣
(白天經常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夏天經常開著冷氣睡覺),(不易熟睡,有失眠症狀),(不常攝取水分),(比起泡澡比較喜歡淋浴),(喜歡泡很熱的澡,且泡澡時間不長),(經常搭車不走路),(沒有特定的運動習慣),(身材較為豐腴),(姿勢不良),(冬天會手腳冰冷),(生活在壓力大的環境中),(比起寬鬆的衣服,較喜歡貼身的),(流的汗有汗臭味),(流汗後皮膚感到黏膩),(會流出很大滴的汗),(身體局部會大量出汗),(流汗後容易感到疲累),(汗有鹹味),(膚況不好)。以上皆可為流壞汗之原因。
(白天經常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夏天經常開著冷氣睡覺),(不易熟睡,有失眠症狀),(不常攝取水分),(比起泡澡比較喜歡淋浴),(喜歡泡很熱的澡,且泡澡時間不長),(經常搭車不走路),(沒有特定的運動習慣),(身材較為豐腴),(姿勢不良),(冬天會手腳冰冷),(生活在壓力大的環境中),(比起寬鬆的衣服,較喜歡貼身的),(流的汗有汗臭味),(流汗後皮膚感到黏膩),(會流出很大滴的汗),(身體局部會大量出汗),(流汗後容易感到疲累),(汗有鹹味),(膚況不好)。以上皆可為流壞汗之原因。
●不要小看了中暑
如果流汗過度,超過必要的排汗量,身體會喪失水份和礦物質,而發生暈眩、無力、雞肉經攣等症狀。即使在大熱天也無法順利排汗的人,皮膚的血管會過度擴張,造成血流不足、血壓下降。最後供給到腦部的血液量不足,而導致意識不清,甚至失去意識。
●「中暑對策是非題」
(在大熱天要多喝水比較好),(如果想止汗,灌下一大口冰水最有效),(喝啤酒也能補充水分),(待在陽光不會直射的室內就不會中暑),(在車內把冷氣開到最強就不會中暑),(在大熱天,穿著短袖或無袖衣服最涼快),(如果是涼夏就不需擔心),(勤於擦汗比較好)。以上皆是錯誤的觀念。
如果大量引用茶水,血液中的鹽分會降低。再加上排尿量增加,反而容易出現脫水症狀。攝取水分的守則是頻繁、少量地補給。飲用含有氯化鈉的飲料來補充水份也很有效。不必要地頻繁擦汗,會妨礙留在皮膚上的汗水自然蒸發,身體無法藉蒸發作用使體溫下降,為了使體溫下降,身體反而會分泌更多汗水。比起使用乾毛巾,用濕毛巾來擦汗能夠在皮膚表面留下水珠,這些水珠會取代汗水進行蒸發作用,使我們的體溫下降而感到涼爽。
●藉由「流汗」來保護大腦
將熱能排出體外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因身體內外的溫度差,體內熱能自然散失的「輻射」第二種是,當風吹過身體時,周圍的空氣也因此流動,體溫自然傳導到空氣中的「傳導對流」。第三種是藉由水分蒸發,從皮膚表面帶走汽化熱的方法,也就是「蒸發」。
汗水能夠在外界氣溫飆升時,或是在人體忽然發燒時保護大腦,可說是水冷式的「急速冷卻裝置」。
●熱的是「腦」而不是「皮膚」
身體會感到熱的部位主要有兩個,那就是「皮膚」和「腦」。皮膚和腦各有感覺溫度的受器,藉由彼此的受氣互相傳導來調節排汗量。溫度較為穩定時,主要以腦部的受器感覺到的溫度為主要依據;溫度急遽變化時,則以皮膚的受器接收的資訊為優先,控制必要排汗量的最低限度。然而,若是兩者之間的傳導出了問題,就可能會讓人體大量流汗。
●「不會流汗」的現代人
汗腺要是持續不運作就會退化,主動汗腺的數量也會減少,有回到進化前的狀態的危險性。
●不流汗是萬病之源
不會流汗的人,身體會以低代謝作為對策。當代謝降低,不只產生的能量變少,血液循環當然也會變差。於是氧氣無法被運送到人體組織的各個角落,造成新陳代謝逐漸惡化的惡性循環。像這樣失去能量而使生命力衰弱,正是各種疾病的導火線。
●為什麼室內中暑的人很多?
所謂的中暑,是高溫所引起的不適症狀的總稱。中暑和讓身體降溫的汗腺無法正常運作有很大的關係。若是汗腺的功能低下,排出含有大量礦物質的「壞汗」,血液中的鹽分會降低,可能導致的症狀包括腳部等部位「熱痙攣」;因過度排汗而脫水,產生無力和暈眩的「熱疲勞」;由上述症狀血壓降低,腦部血流不足引起的「熱失神」;相反地,無法排出調節體溫所需的排汗量,體溫異常上升,而引起意識不明等腦部損傷的「熱射病」等。
●最適合腦的溫度是37度C
日文裡有一句話叫做「頭寒足熱」,正如這句話所說,腦部以外的器官其實要在高於37度C的溫度才能運作地更順暢。在運動前做體操暖身,肌肉就能活動自如,內臟也是如此。有醫學報告指出,體溫每上升一度,內臟的免疫力就提高30%。也就是說,對體內大部分的器官而言,37度C其實太冷了。人體的正常體溫雖然是37度C,但這是其他器官配合重要中樞──腦部的理想溫度的結果。
●「低體溫兒」持續增加
生活在空調設備十分普及的現代,嬰幼兒無論夏天或冬天都在空調調節的舒適溫度下成長。換句話說,這些孩子沒有流汗的必要。即使到了四、五歲貪玩的成長期,也不是在戶外玩捉迷藏之類的遊戲,而是在室內玩電視遊樂器等靜態活動。可想而知,汗腺當然不會發育。
●「排汗」是能排出體內毒素的健康法
毒素可以大致分為體內製造出的老廢物質由屬於排泄器官的腎臟排出。但有毒金屬卻不是經由腎臟,而有藉由汗水排出的傾向。這和作為排泄器官的腎臟進化完成時,還未受到有毒金屬等環境汙染影響有關。汗腺因為尚未進化完成,會將有毒金屬隨著汗水一併排出。
生活在空調設備十分普及的現代,嬰幼兒無論夏天或冬天都在空調調節的舒適溫度下成長。換句話說,這些孩子沒有流汗的必要。即使到了四、五歲貪玩的成長期,也不是在戶外玩捉迷藏之類的遊戲,而是在室內玩電視遊樂器等靜態活動。可想而知,汗腺當然不會發育。
○第058頁~第083頁-(第二章:會「流好汗」的人健康的理由)
●「流汗」是健康的秘訣
●「流汗」是健康的秘訣
如果代謝旺盛,體內深處的體溫,特別是肝臟等內臟的溫度也會隨之升高。如此一來,因未能充分製造能量,血液循環會變好,血液或淋巴液便得以將氧氣輸送到全身的組織。因此,細胞的新陳代謝會提高,個組織的細胞也會被活化,更加提升代謝能力。這樣的情況,就是能讓代謝越來越好的良性循環。不過,如果無法順利排汗的話代謝會變差,陷入酵素無法被輸送到組織的惡性循環。
●為什麼需要流「好汗」?!
汗腺吸取血液不含血球的部──血漿,作為汗液的原料。但是,如果吸取所有血漿,會失去體內重要的鈉、鎂等礦物質。於是汗腺將吸取後的血漿成分送回血管,而將剩餘的部分作為汗液排出。
這個將血漿成分回收到血管的過濾功能,是汗腺非常重要的工作,稱為「在吸收」。能夠將更多的血漿成分回收,排出濃度較低且接近水的汗就是「好汗」。相反地,血漿的成分並未充分被過濾,濃度較高的汗就稱之為「壞汗」。
●乾爽的「好汗」與黏膩的「壞汗」
經由汗腺的再吸收功能回收了大部分血漿成分的「好汗」因為成分接近水,具有清爽、汗珠顆粒小、濃度較低等特徵。此外,因為它容易在皮膚表面蒸發,就算只有一點點排汗量,也能有效率地調節體溫,可以說是有效的汗。而且,這樣的汗也不會流失身體需要的礦物質等血漿內的成分。
另一方面,「壞汗」含有許多血漿成分,濃度較高,因此讓人感到黏膩。汗珠顆粒大,所以難以蒸發。就算流了很多汗,因為調節體溫的效果不佳,就像做白工一樣,浪費了這些汗。再加上它因為容易讓人流失身體需要的礦物質,如果大量排汗,就會引起慢性疲勞或中暑。
●「排汗」是能排出體內毒素的健康法
毒素可以大致分為體內製造出的老廢物質由屬於排泄器官的腎臟排出。但有毒金屬卻不是經由腎臟,而有藉由汗水排出的傾向。這和作為排泄器官的腎臟進化完成時,還未受到有毒金屬等環境汙染影響有關。汗腺因為尚未進化完成,會將有毒金屬隨著汗水一併排出。
而且,有毒金屬與脂肪(皮膚)容易結合,經常吸附在脂肪上而累積在體內。如果排出「好汗」排汗的刺激也會刺激皮脂腺的分泌,有可能將皮脂汗有毒金屬同時排出。
不過,主要排出獨促的還是腎臟過濾的尿液。如果排出「好汗」代謝會提高,血液循環也會變好。腎臟的血液量因此增加後,老廢物質或有毒金屬就比較容易隨著尿液排出。也就是說排出「好汗」能使全身血液循環變好,讓腎臟完全發揮其本來的作用。
●「室內中暑」危險性高的現代人
現代人不斷暴露在「鬱熱」的危險之下。所謂的「鬱熱」,是指外界的高溫和體內代謝產生的熱能在體內鬱積的情形。
現代人不斷暴露在「鬱熱」的危險之下。所謂的「鬱熱」,是指外界的高溫和體內代謝產生的熱能在體內鬱積的情形。
●精神狀況不佳的原因在於「汗」?!
如果體溫調節不順對自律神經和荷爾蒙的分泌也會有不好的影響。自律神經若是不安定,會出現頭痛、肩膀痠痛、麻木、胃痛、腰痛、想嘔吐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如果體溫調節不順對自律神經和荷爾蒙的分泌也會有不好的影響。自律神經若是不安定,會出現頭痛、肩膀痠痛、麻木、胃痛、腰痛、想嘔吐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人的判斷力和決策會因此變得遲鈍,失去協調性而無法集中精神工作。
●臭的汗與不臭的汗
隨著老化,腸道內食物腐敗的現象會更嚴重,並且製造出會產生異味的成分,這就是「老人味」的成因。這些異味成分一部分隨著糞便和屁排出,另一部分則在體內被腸道吸收。雖然人體通常經由肝臟解毒來消除臭味,但如果產生的量太多,或是肝臟的解毒功能不佳時,從汗腺以汗水形式分泌的話,就是體臭了。這也算是「老人味」的一種。
隨著老化,腸道內食物腐敗的現象會更嚴重,並且製造出會產生異味的成分,這就是「老人味」的成因。這些異味成分一部分隨著糞便和屁排出,另一部分則在體內被腸道吸收。雖然人體通常經由肝臟解毒來消除臭味,但如果產生的量太多,或是肝臟的解毒功能不佳時,從汗腺以汗水形式分泌的話,就是體臭了。這也算是「老人味」的一種。
●排汗量突然的變化是內臟脂肪增加的警訊
肝功能退化時汗水就會帶有阿摩尼亞的臭味。
肝功能退化時汗水就會帶有阿摩尼亞的臭味。
●先「暖身」再「降溫」
內臟為了以腦部適溫為優先,而犧牲了適合自己的較高溫度。因此,只要溫暖體內深處,內臟就會開始有活力地運作並提高人體免疫力。
由此可知,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以「流好汗」提高代謝能力,利用代謝熱溫暖體內深處的內臟並提高免疫力,同時讓剩餘的熱能隨著汗水排出,藉以保護腦部、使腦溫穩定。
●用毛巾輕柔擦汗、緩慢降溫
使用擰乾的濕毛巾來擦汗,也能防止產生汗臭味。
●用正確的水分補充方式來降溫
○第086頁~第110頁-(第三章:能使身體「流好汗」的汗腺訓練)
●只要改變泡澡的方法就能訓練汗腺!
慢慢地流汗是重點
汗能分為「第一次」排汗與「第二次」排汗二個階段。第一次排汗是皮膚的溫度受器受到外界氣溫刺激而分泌汗水,這種汗是為了迅速調節體溫而產生,所以有短時間內大量分泌的傾向。而第二次排汗是因為身體內部被溫暖,體內的受器為了安定腦溫,指示排汗而分泌的。這是一種安定的排汗方式,因為是緩慢排出的汗,所以是「好汗」。汗腺訓練時就是希望能排出這種緩慢排出的「好汗」。
●用「高溫四肢浴」汗腺復健法喚醒汗腺的睡意
汗腺訓練的第一步驟是「高溫四肢浴」。所謂的「高溫四肢浴」是將膝蓋以下的腳部和前臂泡在43~44度C的熱水裡的泡澡法。這種能提升汗腺功能、增加主動汗腺數量的方法稱為「耐熱適應化」。
左圖,因為身體大部分高於水面,汗水能有效率地蒸發,是調節體溫的理想排汗狀態。
如果覺得同時浸泡手腳的姿勢不方便,先泡腳、在泡手也沒有關係。每天輪流泡腳、泡手也能帶來一定的效果。
●不會提高腦溫的「半身浴」
進行「高溫四肢浴」後,在浴缸內加入微溫的水來進行「半身浴」。水位大概在心窩的高度,下半身浸泡在熱水中。
通常泡澡時水位都習慣放到肩膀,但要是泡到肩膀,汗水不容易蒸發,因此無法調節體溫。長時間浸泡後會覺得頭昏,就是這個原因。
此外「高溫四肢浴」刺激的是交感神經,「半身浴」則比較能夠刺激副交感神經。因此在「高溫四肢浴」之後進行「半身浴」就能夠鎮定興奮的交感神經,達到自律神經的平衡。
●「汗腺訓練」時的水分補給很重要
在入浴前,多喝容易入口的茶或軟水的礦泉水。入浴中需要補充流失的礦物質,建議隨時補充硬水的礦泉水。
●讓汗自然乾燥是不二法門
就算是在夏天,在入獄後開冷氣冷卻充滿熱氣的身體,可是會讓好不容易的訓練成果泡湯的。因為突然進到低溫的空間時,皮膚的溫度受器會誤以為「已經變涼了」,而將打開的汗腺關起來。
而且,如果用冷氣冷卻身體,就算能止汗,但腦部溫度仍然很高。在這個狀態睡著的話,身體會排出大量的汗,這種汗會奪走體溫,使體溫在黎明時降到最低,也是夏天產生疲倦感的原因。
●用毛巾輕柔擦汗、緩慢降溫
使用擰乾的濕毛巾來擦汗,也能防止產生汗臭味。
●早晨淋浴的水溫很重要
早晨的淋浴要用比體溫略低的水,隨時控制熱度非常重要。此外,早上泡澡容易讓熱度停留在體內,所以盡量避免比較好。
早晨的淋浴要用比體溫略低的水,隨時控制熱度非常重要。此外,早上泡澡容易讓熱度停留在體內,所以盡量避免比較好。
○第112頁~第156頁-(第四章:讓你能「流好汗」的生活習慣)
●肌力訓練和健走是打造流好汗體質的第一步
藉由每天的伸展操一星期2~3天的肌力訓練等無氧運動,提升產生熱能時不可或缺的肌力與基礎體力,再加上健走等簡單的有氧運動,就會排出好的汗並打造「流好汗」的體質。透過汗腺訓練、肌力訓練汗有氧運動三者一體,「高效率的代謝循環」將應運而生。
●肌力訓練和健走是打造流好汗體質的第一步
藉由每天的伸展操一星期2~3天的肌力訓練等無氧運動,提升產生熱能時不可或缺的肌力與基礎體力,再加上健走等簡單的有氧運動,就會排出好的汗並打造「流好汗」的體質。透過汗腺訓練、肌力訓練汗有氧運動三者一體,「高效率的代謝循環」將應運而生。
●保持「正確姿勢」是改造身體的基礎
姿勢不良使肌力訓練或伸展操的效果大幅降低。而且,因為骨骼、肌肉的負擔變重,會導致腰痛;肩膀痠痛,甚至壓迫臟器,也是血液循環不良、水腫等症狀的始作俑者。
姿勢不良使肌力訓練或伸展操的效果大幅降低。而且,因為骨骼、肌肉的負擔變重,會導致腰痛;肩膀痠痛,甚至壓迫臟器,也是血液循環不良、水腫等症狀的始作俑者。
●挑戰讓身體排出乾爽「好汗」的瑜珈術
瑜珈能夠打造汗腺易於「再吸收」的環境,並排出「好汗」
瑜珈能夠打造汗腺易於「再吸收」的環境,並排出「好汗」
此外瑜珈能藉由骨骼肌的運動,更有效率地產生熱能。骨骼肌產生的熱能使周圍流動的血液溫度上升,進一步溫暖體內深處或腦部的溫度。腦部的溫度受器感受到體內的溫暖,就會下達排汗指令。腦部指令下所排出的汗水,只為了穩定維持體溫而緩慢滲出的,其構造如同微粒的水霧,形成好的汗。
●用正確的水分補充方式來降溫
人體中有60%以上是水分,但只要失去其中2%的水分,就會出現中暑的症狀。
只在口渴時喝水的話,是無法補足失去的水分的。口渴的感覺無法正確反映出身體的脫水量,所以就算不覺得口渴,也要習慣隨時補充水分。
此外,大量排汗之後,不要只喝水和茶,攝取運動飲料等含有礦物質的飲料或是在水中加入一些鹽分來攝取,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口氣喝下許多水,血液濃度會忽然降低,體內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會減少,排尿量因而增加。如此一來,所攝取的水分都會以尿意的形式排出。補充的水分沒進入體內,反而流失更多的量,這種情形會引起「自發性脫水」,加速中暑症狀的惡化,是相當危險的症狀。
○第158頁~第172頁-(第五章:透過排汗訓練打造會「流好汗」的體質)
入浴前補充150~200C.C.的水(軟水礦泉水),途中休息時間小口補充150~200C.C.的水(硬水礦泉水,入浴後再將剩下的喝完(氣泡礦泉水和運動飲料各半),如此分成三次補充水分
入浴前補充150~200C.C.的水(軟水礦泉水),途中休息時間小口補充150~200C.C.的水(硬水礦泉水,入浴後再將剩下的喝完(氣泡礦泉水和運動飲料各半),如此分成三次補充水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