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黃歲月(遊)

古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里路在地球村。地球演化自然,自然演化生命,生命造就生物,生物演變繁衍,繁衍增而成群,成群發生交流,交流構成聯繫,聯繫形成依存。自始人類各群亦開始弱肉強食,求生遷息,災禍逃離,言語交流,和平維繫,通訊傳遞,知識修行,學術革新,文化影響,冒險旅行,商業貿易...等等。現今科學家觀測地球以赤道周長約4萬公里,其地球表面概念約有70%以上海洋覆蓋約有30%以下為陸地。

世界漸漸因本能而動,人因此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簡稱哲學三觀。印度文明發展並廣為流傳至今的佛經《"摩訶"般若波羅密心經》,內有一段譯文:『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色、香、味、觸、法為各自對應六根的感知(佛理簡稱六塵),六種感知又各自對應一個無實體卻虛幻的意識。然人各自的三觀因著佛理六根六塵六識複雜交錯,也如同華夏文明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一書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敘述般。使一個生命就有一世界,萬億數則有萬億世界。


華夏文明最早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有卷為《素問》,其內的《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一節第一段敘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五臟生成篇》第三節中段敘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痺,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痺厥也』。經此可知血液循環對於身體健康最是關鍵,散步、健行都是有益於預防身體各方面保健及慢性症狀康復的最佳運動方式。

步行可以覓食進補、強身體健、熟悉環境、遇見夥伴、旅遊探險、增廣見聞、預防危險。夥伴有一就有二,有二以後就有了群體,有了群體就有了組織,有了組織就有了交流,有了交流就有了交集,有了交集產生了知識,有了知識昇華了學術,有了學術改變了文化。行走是動物天生本能,人類族群在地球上遊歷閱覽,走累了則利用馬、象、駱駝等等當作代步動力,遇到河川溪流則用木頭製成舟。歲月步伐像永不停止的地球自轉,知識一點一滴被檢驗,新創一分一秒被發明,學術一朝一夕被汰換,商貿一年一度被革新。

透過飛機優遊遨翔在七大州的天空,透過輪船乘風破浪在五大洋的海面,透過潛艇探索暗藏在海底下的情景,透過鐵路快速穿越千里的城鄉,透過地鐵大街小巷在房下的路網,透過汽車道路奔馳在陸地的盡頭,透過自行單車騎乘在穿梭的自由,透過智慧手機平板在通訊的便利,透過網路虛擬世界在無限的共享。

一位出生瑞士,居住英國的作家"Alain de botten"(中文譯:艾倫 狄 波頓)在他著作"The Art of Trravel"(中譯:旅行的藝術)裡所言:「旅程是思想的促成者。運行中的飛機、船或火車,最容易引發我們心靈內在的對話。」法國詩人"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中譯:夏爾·皮耶·波特萊爾)一生對旅人交通來往的場所情有獨鍾:港口、碼頭、火車站、船及旅館房間等等。當他覺得世界變得單調,便出發動身,前往遠方。普羅旺斯的景物色澤經由梵谷的描繪,開啟旅者的心境與視野,當日他所展現的觀點被當作怪誕、扭曲,但如今他畫布底下的麥田、絲帛與星空,都成了旅遊考究的觀看之道。《摘自"移動書房"一書中P107~109部分內文》

想要豐富且精彩的人生,那麼就要不斷經驗各種不同,經驗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一本由天下文化出版的翻譯書,書名中譯為《重新想像!》原著作為美國管理學家"Tom Peters",此書第114頁到115頁有專業的分析"經驗"種種涵意,以下完全摘錄書中內容(字詞應是照翻會感覺有字句不通順是很正常,然是誰翻譯或許是該書譯者又或其他能人):


●取自《藍燈書屋英文字典》(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名詞-
1.親身遭遇或是經歷某件事
2.個人的觀察、遭遇、或是經歷某件事的過程或事實
3.人們在事件發生時所觀察、遭遇、或經歷到的收穫(學習)
4.從觀察、遭遇或經歷中獲得的知識或實用智慧
5.由知覺得到的所有認知內容;所有察覺、了解與記得的事物(哲學)
-同義詞辨析-
1.經歷、知道、忍耐、承受。經驗、經歷指的是經歷生命中的情境或狀況等,或是擁有某種情緒或感覺。經驗指的是人們受到所遭遇之事物的影響:經驗了心境的改變、經驗失望的痛苦。經歷通常是指承受或忍耐某些痛苦、困難、不愉快或是危險的事物:經歷險惡的困境、經歷一種行動。

●羅戴爾的《同義詞大全》(The Synonym Finder by Rodale J.I.)

-名詞-
1.事情、情節、煎熬、事件、事故、事變、偶發事件;經歷、交易、冒險;(俚語)旅程;情況、事例。
2.涉入、經歷、遭遇、面對;接觸、觀察、知覺、察覺、印象;嘗試、境遇、起伏。
3.生活、存在、出生背景、畢生事業;(美式說法)從挫折中歷練。
4.智慧、常識;成熟、啟發、知識、學習、認知、視野;知識、能力。

-動詞-
1.經歷、遇見、面對;觀察、察覺、領會;品嚐、體驗、考驗、嘗試;感覺;遭受、掌握;度過、忍耐、承受。
2.了解、學習、在行、熟悉、查明;明白、發現、受到啟發、充分意識到;知道,認知、(主蘇格蘭)懂得;吸收、吸取、接受。

-形容詞-
1.完成、練習過、有技巧、熟練、精通、內行、擅長、(法)熟悉;有見識、有準備、夠格、基礎扎實、受過訓練、立即可得;能勝任、合適、合格、能幹、做得到、有效率、(俚語)高明;老手、專業、(非正式用法)熟悉內情、(俚語)精明;專精於、擅長於、精湛的。
2.深思熟慮、成熟、適應、久經世故;歷盡滄桑、更堅定、更堅強、身經百戰、(非正式用法)經過磨練、(非正式用法)受盡折磨、世故、通曉、(俚語)熟知內幕、見多識廣、博聞廣識、(俚語)明智、(非正式用法)見多了、有經驗。
3.經歷、活過、實現、忍受、承受;接觸過、遭遇到、面對、觀察到、感覺到;品嚐過、體驗過、經過考驗、嘗試過;感覺到、意識到。



參照資料:
維基百科(般若波羅密心經)
百度百科(黃帝內經)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五臟生成篇第三節四氣調神大論篇道德經第四二節)
重新想像Re-imagine!(書籍介紹心得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